郭 良 AI工具缩小了普通人与专家之间的差距,有效地弥补了个人的知识盲区。但是,我们不能轻信、盲从AI工具,否则,将失去自主思考、自我创新能力。通过实践,我将手里的工作分为四类,总结出运用AI工具的“四分法”。 第一类工作:自己会做也感兴趣的工作——AI助力,精益求精。 对于自己擅长且热爱的工作,AI可以成为得力助手,帮我精益求精,更上层楼。例如,在准备党课时,我会将思路发给秘塔、DeepSeek等AI工具,请它们帮忙寻找案例和素材,快速完成初稿,从而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意构思和细节打磨上。此外,我还利用豆包、文小言等AI工具进行语法检查和风格优化,提升文案质量。在这个象限,AI的价值在于帮助我突破自身局限,释放创造力,将工作成果提升到新的高度。 第二类工作:自己会做但不感兴趣的工作——AI代劳,解放双手。 重复性、机械性的工作往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,却又无法避免。此时,AI可以成为我的替身,帮我完成这些事务性的工作。例如,我利用豆包、文小言、通义等AI工具整理数据、校对文字、整理会议纪要,将自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。在这个象限,AI的价值在于解放我的时间和精力,让我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。 第三类工作:自己不会但想学习的工作——AI导师,助力成长。 面对日新月异的职场环境,持续学习新技能至关重要。AI已经成为我的私人导师,助我快速掌握新技能,拓展知识边界。例如,我利用DeepSeek编写了两个小程序,一个是我上课用的倒计时器,一个是我们钻井行业使用的钻具管理小程序。原先,我是一个一句代码都不会写的小白,借助AI工具,我已能成功运行起自己编写的小程序。我还根据需求,快速对钻具管理小程序进行了5次迭代,大幅提升了其便捷性、功能性和美观性。对这类工作,AI的价值在于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途径,帮助我快速弥补知识短板。 第四类工作:自己不会也不感兴趣的工作——AI外包,专业高效。 对于自己不擅长且不感兴趣的工作,与其勉强为之,不如交给更专业的AI或团队来完成。例如,我不擅长英文,在学习一些非保密性的英文资料时,我会利用AI翻译工具进行文档翻译,既能保证工作质量,又能降低时间成本。 总之,AI工具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。通过“四分法”,我们可以将工作分类处理,并利用AI工具的优势,最大化提高效率,释放自身潜能。当然,AI并非万能,它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、情感共鸣和批判性思维。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AI,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,将AI作为辅助工具,不断提升自身能力,才能在AI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。 |